攝影。


“1880年起,攝影家卻致力於模仿靈光,
尤其是藉由一種上膠的技術來造假,然而,
雖然光影幽暗微弱,姿態卻表現出僵硬刻版的形式。”

雖然我還是不大懂書上所說的靈光切確意思為何,
但我想應該是一種氛圍,

能讓照片裡的人有一種氛圍,讓環境有一種氛圍甚至故事性,
像阿傑特在空曠的巴黎街頭拍攝的相片,他拍的街道好像是再拍一個犯罪劇場。
這是模仿不來的,既使想要假造其氛圍,也會流於呆版。

布萊希特在另一層面也有類似想法:
「一但藝術品變成了商品,就不能再以藝術品的概念來看待它了;
所以我門如果還想保留其物原有功能,必須小心警慎,
毫不畏懼的放棄藝術品的概念。這是必須經歷的過程,決不三心二意。」”

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複製技術對藝術的衝擊的話,
複製品的出現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“

阿傑特對於「美景和所謂的名勝地點」幾乎總是從旁經過而已,
但他卻會餵了某些景象而駐足,比如排成長列的短靴,
或者傍晚到次晨停歇在巴黎建築中庭內的成排手拉車,
杯盤狼藉的餐桌”不是所謂的觀光景點名勝古蹟才直得紀錄,
生活中發生的人事物都是值得我門去思考的,就像他說的,
要培養攝影家的眼光。

圖片來源wikipedia.org

0 意見: